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澳大利亚电商界乃至整个零售行业在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打折消费季之一——“黑色星期五”。笔者身边的不少朋友也纷纷利用这一打折机会进行采购,而且现在的“黑五”早就不再局限于线上了,大量线下门店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特价商品。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快速的通胀、不停的加息,整个零售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在疫情封城期间风生水起的电商们,最近过得都不太好,像Kogan这样的龙头之一股价已经一路暴跌。
但与此同时,根据最新由《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发布的一篇报道称,在2021年有超过80%的澳大利亚人曾在网络上购物,总消费金额达620亿澳元,并且预计这一消费数字在未来五年内还会翻一番。而由CommBank iQ发布的澳大利亚邮政年度在线消费报告则显示,超140万的购物者每周购买商品一次,贡献达到在线购物量的一半之多。
相关内容
“黑五”购物五大贴士
如果电商是真的不行了,以上的数字又怎么理解呢?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统计数据,可能就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澳大利亚电商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了。
由行业调研数据库Ibis World提供的数据来看,澳大利亚最大的电商其实是Woolworths,其他包括Coles、Myer、David Jones等都能够在最大的电商榜单上看到名字。事实上,最大的电商基本被大家印象中最为传统的零售杂货店所垄断。他们往往能通过本地的实体和线下零售商提供商品,由自营或外包的配送公司快速配送,基本不超过一天就能送货上门,形成了所谓“即时零售”这样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并不令人以外,甚至在电商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在美国,沃尔玛作为最大的商超,在杂货线上销售商中同样领先。与此类似的,不少百货店自行推出线上通道之后,也重新焕发了青春,不论是美国的梅西百货,还是澳大利亚的David Jones也都成为了本国数一数二的“电商”。
换句话说,所谓的“电商”过得不好,其实说的是“纯电商”们,尤其是最早存在的线上电商平台。事实上,在疫情之后,随着所有人不得不进行线上消费的环境不再存在,再加上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导致的消费意愿降低,使得电商的经营环境开始发生变化。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整个电商,或者更准确地说,线上零售的业态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早期的纯电商统治市场和快速野蛮生长,逐渐发展到了线上、线下不断互相融合——线上巨头开始增加线下特色,线下大型零售商纷纷走向线上销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澳大利亚的线上消费依然在迅猛增长,但纯电商公司日子却不大好过。因为这些增长可能并不再完全体现在Kogan、亚马逊的收入上,而是藏在了Woolworths、JB Hifi和David Jones的报表里。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