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50周年:其设计师是否受到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悉尼歌剧院是澳洲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但其设计师与中国的渊源却鲜为人知。

要点:
  • 悉尼歌剧院设计师约恩·乌松(Jørn Utzon)的女儿林·乌松(Lin Utzon)说,其父对中国建筑颇为喜爱;
  • 1958年,乌松到访中国,他参观了北京地标建筑并用镜头记录下人们的日常生活;
  • 乌松从周游各国中不断获得灵感,他曾到访日本、印度、尼泊尔等国。
50年前,1973年10月20日,澳洲的地标——悉尼歌剧院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见证下正式落成。

从设计之初至今,其灵感源泉一直为人们所探讨研究。

悉尼歌剧院官网刊登的、名为(Beijing through the eyes of Jørn Utzon——How China influenced the Opera House)一文中提到,其设计师——来自丹麦的约恩·乌松,在1950年代末为了悉尼歌剧院设计工作往返于丹麦和澳洲时,曾到访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等地。

“广为人知的是乌松从阿兹特克和玛雅遗址中获得了(歌剧院)灵感,但他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取的灵感却鲜为人知,”这篇文章写道。

那么,乌松对悉尼歌剧院设计背后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他曾到中国旅行,中式传统建筑给了他怎样的设计灵感?
SYDNEY OPERA HOUSE
1964年,悉尼歌剧院设计师、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在施工现场。 Credit: AAP Image/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乌松1958年到访北京

乌松的女儿林·乌松接受了SBS中文的采访,讲述了她父亲的中国之行。

她说,自己名字中的“Lin”取自她父亲“非常喜爱”的一位中国作家和学者林语堂的姓氏。

1957年,乌松的设计在悉尼班尼朗角 “国家级歌剧院 ”设计国际竞赛中胜出,那年他38岁。次年,他从澳洲返回丹麦的途中到访中国。

“当他在中国时,他观察了人们在街头和胡同的生活场景,”她回忆道。
他完全被寺庙建筑和中国建筑的元素所吸引。这些建筑的屋顶由斗拱结构组成,装饰也很吸引人。
约恩·乌松的女儿林·乌松
file.jpg
乌松通过镜头记录了自己和好友1958年的北京之行。 Credit: Utzon Archives / Aalborg University & Utzon Center.
乌松通过镜头详细记录了1958年的中国之行。他参观了北京的地标建筑和城市街道。

2002年,林·乌松也受邀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她在中国呆了六个月,参观了西安和北京等多个历史古城。
当我在现实中看到中国建筑,而不是在照片中时……我意识到我的父亲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
林·乌松
Untitled design (5).jpg
乌松在1958年到访中国时拍摄的部分照片。 Credit: Utzon Archives / Aalborg University & Utzon Center

从中国带回的样品

乌松的中国之行也为后来悉尼歌剧院建设中遇到的外部瓷砖问题提供了解决的灵感。

乌松希望歌剧院贝壳形状的屋顶与悉尼港口的深蓝和天空的澈蓝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歌剧院外部的瓷砖须有光泽,但不能像镜子一样。如何找到合适的材料成了当时的难题。

“当时使用的材料是金色表面的石器瓷砖。‘Engobe’实际上是瓷砖本身的粘土,混合后用作瓷砖的颜色,”林·乌松告诉SBS中文。
我父亲在中国旅行时见过‘Engobe’工艺……他从中国带回了一个样品。
林·乌松
MicrosoftTeams-image (44).png
在中国看到的‘Engobe’技术给了乌松对悉尼歌剧院瓷砖制作的灵感。 Credit: 悉尼歌剧院
现在从事设计行业的林·乌松曾多次使用陶瓷来进行艺术创作,她曾提到“这种技术(‘Engobe’)在中国使用过,在日本也被用于制作非常特殊的陶器。它的不规则性被用作一种优势。”

林·乌松告诉SBS中文,乌松随后将他从中国带来的样品送到了他们家附近的一家瑞典工厂,并决定将瓷砖生产成闪白色和哑光白相结合的效果。

这家瑞典工厂耗时三年,终于成功做出了乌松想要的效果。这一瓷砖后来也被称为 “悉尼瓷砖”。

2002年发表的一文写道,瓷砖是“歌剧院中的主要元素。重要的是,在海港环境中,这样一座大型的白色雕塑能够捕捉和呈现天空镜像,从黎明到黄昏,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灯光”。
20231017_SOH_UTZON LECTURE_KATJE FORD-38.jpg
林·乌松(右)和她的哥哥杨·乌松(中)于2023年10月17日参加了新南威尔士大学举办的《乌松讲座》,共同回忆他们父亲的作品。 Credit: Katje Ford

学者:乌松与中国建筑文化的渊源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悉尼歌剧院是否受到中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维多利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讲师李梦笔是其中之一。

她告诉SBS中文,乌松很早就接触到了中国建筑文化,并在学生时期读了中国宋代建筑名作《营造法式》,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对悉尼歌剧院的设计。
MicrosoftTeams-image (46).png
维多利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讲师李梦笔表示,乌松在成长过程中读了很多中国建筑的书籍。 Credit: Supplied
李梦笔进一步指出,悉尼歌剧院的外部从远处看,就像是高台上漂浮着的曲面大屋顶,这正是乌松“对东方传统建筑的一种解读”。
(歌剧院)内部天花板的样子,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如出一辙。
维多利亚大学讲师李梦笔
斗拱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通过把木制托架串联起来以便支撑建筑物的屋顶。

“如果关注乌松其他作品的话,多多少少都能看到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她说。
81_SOH_1.4_5-16.jpg
施工中的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 Credit: Utzon Archives / Aalborg University & Utzon Center

“一座非常澳洲的建筑”

作为旅行爱好者,乌松到访过许多国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汲取灵感。

2018年,由Utzon Centre组织的名为Horisont的展览在丹麦奥尔堡开幕,展出了乌松在印度、尼泊尔、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旅行的鲜为人知的镜像记录。

“不只是中国建筑,我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当然,他很聪明,他从周围的一切中汲取灵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喜欢什么。”
他也被摩洛哥建筑、美国西部建筑和所有建筑所吸引。总而言之,我认为他对所有一切的兴趣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
林·乌松
84_Mexico_1.2_9-21.jpg
乌松在墨西哥旅行时,拍摄的当地建筑。 Credit: Utzon Archives / Aalborg University & Utzon Center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约翰·多伊尔(John Doyle)表示,人们对于悉尼歌剧院的灵感来源一直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乌松曾是一名水手,因此歌剧院‘船帆’的灵感就来源于此,”他告诉SBS中文。

“也有证据表明,乌松对中国传统建筑很感兴趣,从设计中可以看出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我认为悉尼歌剧院是许多不同文化和社会影响的综合体。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约翰·多伊尔
“从这个角度来说,歌剧院是一座非常澳洲的建筑。”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23 October 2023 4:55pm
By Nicole Gong, Jason Li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